第一百二十章 大元來使
舜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大元來使,穿越倚天:明尊張無忌,舜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無忌嘴中的“以天下大義為先”的潛臺詞就是“你們不要不識好歹”。
對於張無忌的話,方國珍最先表態說道:“陛下所言甚是!”方國珍看向了劉福通,隨後繼續說道,“當今天下,自劉大帥起兵反元以來,分崩離析至今。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如今幸得明尊陛下威加海內,才有日月幽而復明之兆。”
“如今萬眾傾心,四方仰德。方國珍不才,不敢效陳友諒,明玉珍等逆臣行逆天之舉。今日方國珍願為大義投效明尊陛下,上謝蒼生,下謝萬民!”
聽到方國珍的話,劉福通拿起了桌上的酒杯,以寬大的官服袍袖遮掩,假意飲酒。而袍袖之中遮住的臉龐,已經對方國珍充滿了鄙夷。
在場眾人當中,劉福通最看不起的就是方國珍。
其實論及起義的資歷的話,方國珍幾乎與他是同期的。但是方國珍這個人的立場卻是十分的不堅定。
方國珍雖然也參與了蝴蝶谷會盟,但他在暗地裡還接受著元廷的封賞。
這種行為說好聽點叫“縱橫捭闔”,但實際上就是“牆頭草”。
方國珍沒有像朱元璋和張士誠,陳友諒那般稱王稱帝。但他卻是元廷冊封的江浙行省左丞相,加封‘衢國公’。
他一面與義軍搞好關係,一面又私通元廷,若不是他參與了蝴蝶谷盟誓,劉福通早就想滅了這棵牆頭草了。因此劉福通眼下十分的鄙夷他。
方國珍說完後,陳友定也站起來附和著說道:“方帥所言極是。我陳友定雖為一方諸侯,但說句犯忌諱的實話。最初我並不看好我大明天軍。覺得大家不過是聚眾謀反的草寇之流罷了。”
面對陳友定的語驚四座,張無忌問道:“哦!?那是什麼原因讓陳大帥改變心意,投效朕了?”
陳友定繼續說道:“自然是陛下在位以來所行仁政。本來下臣以為陛下所興之兵旨在逐鹿天下,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罷了。但這些年來我對陛下天軍所為,略有耳聞。所到之地無論是漢民,還是蒙民,皆是秋毫無犯。比起大元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更何況陛下仁慈包容,甚至將大元的紹敏郡主封為皇貴妃。足見陛下胸襟。下臣願意獻土納降,以效犬馬之勞!”
陳友定這話確實是真心話。
最初陳友定並非是義軍陣營的,而是一個忠於元朝的中立勢力。
只不過江南半壁已經被義軍佔據,他為了保境安民所以才舉起了反元大旗,一同尊張無忌為共主。
但是實際上他一直在靜待著元廷的大軍南下,然後和他裡應外合。
在張無忌喪失中原根據地的時候,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曾經想招降他。甚至陳友諒給陳友定的價錢是封王。但陳友定堅定的保持“中立”。
畢竟陳友定看這些人就跟土匪沒什麼區別。
但是當張無忌重新歸來後,先定荊襄,後震懾朱元璋,再平定巴蜀。而他派到各地的販茶商人也是如實的告知了張無忌統御轄區內的景象。
沒有民生凋敝,沒有欺壓百姓,在張無忌領地內,沒有蒙古人的四等人制度,無論是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都一律平等。甚至這些茶商們還跟西域,波斯的胡商們有過聯絡。
而這些胡商們也是張無忌轄區內的,他們也將西域的變化,如實的告知了陳友定手下的茶商們。尤其是張無忌以軍糧賑濟胡人難民的事情。讓這些胡人們,心裡只感慨明尊陛下的恩德。
壞事能傳千里,好事也是一樣。
這段時間來,陳友定聽到了張無忌“義娶寡嫂”“賑濟難民”的事情後,便改變了自己忠於元廷的立場,一下子從忠於元朝的地方軍閥,轉而投向了張無忌。
如果不是“義娶寡嫂”這種事有點難以啟齒,陳友定也會當眾誇讚出來的。
不過改變自己看法的人不止陳友定一個,還有看到張無忌的義舉後,改變立場的人已經到了皇宮大門外了。
陳友定和方國珍都表態了,眼下壓力來到了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身上。
眼下兩人的面色有點尷尬,若是如方國珍陳友定一樣的話,那麼自己就算是答應了張無忌廢除舊約,從而削藩招降的條件。
但是如果不表態,或者是表示反對的話,那麼就是不臣之心了。儘管張無忌不會現在就殺他們,甚至還會放他們離開,但他們將來不一定能抵擋得住張無忌的天軍。
甚至陳友定和方國珍已經明確的表示投降了,他們兩個或許會跟張無忌兩面夾擊自己。
朱元璋和張士誠眼下都等著對方率先表態。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這麼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對方,誰也不開口。
眼下的場面一下子陷入了尷尬當中。
此時張無忌威嚴的聲音響徹,他冷冷的問道:“這麼說來,吳王和周王是不同意朕的招撫了?”
聽到張無忌這話,兩人均是嚇的打了個冷顫。
尤其是朱元璋,朱元璋還記得上次受禪大典上,張無忌帶給他的威壓。若非徐達,常遇春給他求情,張無忌又念及當年的恩德的話,說不定他活不到今天。
正當兩人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時候,門衛侍從的聲音打破了這尷尬的場面。
“報!啟稟陛下,元廷的使者求見,眼下正在宮門外候旨!”
張無忌對於元廷會派使者來見他,倒是頗感意外。
他看了下首的劉福通一眼,劉福通思慮之後點了點頭。
隨後張無忌吩咐道:“呵呵,沒想到來的這麼巧,既然如此的話,那就宣元廷使者進來吧。正好眾卿都看看,元廷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此時朱元璋和張士誠都鬆了口氣。
隨著張無忌的命令下達,內侍們高喊傳話“宣元廷使者覲見。”
片刻之後,兩名身穿元廷官服的中年漢子走了進來。
張無忌細細的觀望去,兩人的年紀都在五十歲上下。
但其中為首手執節杖者,雙眼明亮器宇軒昂。不過兩人都不是蒙古人,看到他們的長相,和身穿的官服,應該都是元廷當中的漢官。
但是方國珍一見為首之人,卻是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而這人也是第一眼就看到了位居末席的方國珍,不屑的冷笑了一下。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