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醫療與投效,將重心放在土地上,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密室之中,嚴凌輕輕拍了拍嚴涯的肩膀,看著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安慰似地說道:
“沒必要灰心,你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醫師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最大的原因便是醫師的收入與太過低下的地位不成正比。”
士農工商,醫屬於工,理論上講比商還高一級,可是明朝中後期還是出現了大規模的“棄儒入賈”,究其原因,還是商人太賺錢了,而醫生相較之下,頂多養家餬口而已。
“首先要提高醫師的待遇,財帛動人心,只要有錢,不會愁沒人願意當醫師的。”
“我之前定下規矩,各鎮子醫師,除了治病救人掙來的錢外,我額外每個月再發一兩五錢銀子,但是現在看來我之前定下的工錢還不夠,那就再增!
“待會兒你去和主管的人說,月錢增到四兩,學徒也有一兩銀子,然後找人在鎮子裡悄悄宣傳出去。”
聽聞此言,嚴涯臉上露出喜色:“這般高的工錢,何愁百姓不動心啊!”
那個時候普通農民一年,也就幾兩十幾兩的錢而已,勉強可以餬口罷了。
而嚴凌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不一會兒便拿起來展示給了嚴涯。
只見上面寫著幾句話:
“治病救人,功德無量。”
“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醫師治人,恩重如山。”
“照這個樣式,多寫幾張,張貼在大街小巷。”嚴凌說道。
“爹,這是幹什麼?”嚴涯有些疑惑。
“要是你每天走到哪裡,都能看到這些讚頌醫師的東西,告訴你醫師所作所為實際等同於救命,那你慢慢的,是不是也會覺得,醫師沒有那麼低賤?這是從根子裡解決問題。”
嚴凌見嚴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於是繼續說道:
“另外,可以建一個類似學堂的東西,請名醫來教學醫術、編纂醫書,如同私塾之於讀書人,便可使大夫郎中增加,也可以規範行醫。”
有些時候也不能怪百姓,有些人看了兩本醫書就自稱郎中,結果腳氣治到截肢,感冒治到逝世,不受待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嚴涯點了點頭,表示記住了。嚴凌只能在幕後給他提供建議,真正執行還是要靠他。
“對了,我看最近族裡收入不佳啊。”說了些花錢的事兒,嚴凌自然想起了族內如今的財政狀況。
一聽這個,嚴涯立刻倒起了苦水:
“爹,您是不知道,我前些天看賬本才曉得,咱們的府庫這段時日基本都是空的,三叔按您的吩咐辦事,把賺來的銀子基本花得一乾二淨。”
“咱們家地的租子,只收其他地主的五成,收入太少了!自從海貿給停了,基本就靠著城裡的那些商鋪收入,本來也是夠用了,可是這幾年,又是給那些族人建房子,又是讓那些孩子上私塾,這麼一搞,不虧都是不錯的。”
“爹,我看咱是對那些百姓太好了。就算是咱們的族人,也是出了服的,爹您何必……咱們把租子提高一些吧,或者那些房子多收一點錢,這價值三四十兩的房子您十幾兩就賣了,未免也太……”
“住口!”嚴凌卻是大喝一聲:“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我教過你很多次了!你爹我的權勢,就是靠著家族的海船,靠著族兵一刀一劍拼起來的,要不是我厚待他們,他們又豈會如此擁護我?”
“聚財,是要聚的,但是絕不能剝削族人百姓!我們是家族,求的是延續,要的是興旺,錢財只是實現這一切的助力與途徑!”
一席話罵得嚴涯低下了頭,嚴凌見他面有慚色,知道他是聽進去了,這才繼續說道:
“對於家族的建設不能放鬆,不過比較花錢的幾個已經快要結束,之後幾年估計可以攢下點錢來,你順便派人去考察一下良田。”等到之後海禁鬆弛的時候,就可以繼續大撈特撈了。
不僅如此,等過了那幾個強勢的皇帝,朝廷管理鬆弛,百姓向士紳投效土地,那嚴家絕對會是首選。
薄利多銷嘛,到時候嚴家租子低,百姓投效的時候,自然是優先考慮他們。雖然每一家少,但是合起來的數字卻會很可觀,而且那些都是青壯年農夫,必要的時候,可都是……
現在少收點租子,關係到百年的大計。
明朝的賦役制度很混亂,前期的幾個皇帝在的時候,憑藉著本事壓得住,他們一死,躲役漏賦立刻就開始了。
事實上明朝從來沒有免田賦的規定,也沒必要給某些群體免。
三十稅一,文景之治的時候也不過如此了。
倒是有很多有背景計程車紳拖欠錢糧,但是法律允許的免稅是不存在的。
真正造成明朝大量土地被士紳階級兼併的原因,是因為官員有免徭役的特權,並且連親屬也可以免。
明代的徭役是按照土地來折算的,分為正役和雜役,其中雜役就是官員們免除的部分,正役則是可以出錢免去。
明朝前中期的時候,朝政還算清明,雖然底層有些小動作,但是總體上官員士紳們還是規矩的。
但是中後期的時候,士紳與官員勾結,乾脆連正役一起逃掉了,這下最後的一道門檻也沒了,不用交正役的錢了。
於是大量的農民開始投效土地,到了士紳手底下,就沒了徭役。
七大姑八大姨,先就少了一批。
又有一些腦袋靈活的,再少一批。
接著,這麼多人不服徭役了,那黃河總要有人去治,路總要人去修,官老爺的轎子,總不能沒人抬吧?
全都轉嫁到了平民的頭上。
受不了了,逃吧。
流民就這樣起來了。
他們走了,於是地主就佔了這些土地,又不用服徭役了。
剩下的平民更加痛苦。
就像利滾利一樣,就這麼捲起來了。
再加上天災人禍,明末大量流民,就是這麼來的。
而且一條鞭法,乾脆把徭役實體化為白銀,導致了“賦中有役,役中有賦”的結果。於是官紳勾結之下,便出現了不僅是徭役,連田賦都開始收不上來的情況。
-----------------
PS:關於明代賦稅問題,我在網上查了些資料,總結出這些,不一定對,歡迎大佬指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