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 出題,復空紀,嘯寂,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兩鳥的加持,投到地面的馬影,讓這匹本來就自認為自己“顏值出眾”、“自信爆棚”的帥馬,更加認定自己“與眾不同”,這時,雖然是被羊斟牽著韁繩,卻是篤定不肯再讓他坐上去,左右扭擺著,變成了鸞、翟專用坐騎。
“恭喜大人!幸大人惠眼,得此良駒,待以時日,您必能訓服其聽令。”
良止不失時機地替沒能成功上馬的羊斟解圍,轉開話題,說道:“三後日,吾庠每年一度之‘引天論地’新論辯場即將舉行,大人若有興趣,即日可親赴‘論亭’,列席旁觀,此次主辯各方,均為鄭國宗世名家之公子,或者其間有與大人意投者,可交洽相談,或者其中有相合者一二可交新友,也未可知啊!”
“如此,亦可!好,吾應承你。”
羊斟心是暗喜,總算是有接近駟家的機會了。
好吃好喝,人、馬均身在福中,三天中的羊斟被當成了這座“融庠”中最“貴”的“貴賓”款待著,讓羊斟樂不思蜀,漸漸放下了一切警惕和戒備。
不用良止的陪同,他自己也可以隨便在這個巨大的園子裡轉來轉去,很快混得“哪哪都不見外”,像是這裡的人一般。
比起當年在“駟府”的日子來說,這裡得到的自在得意,可能是他“第二位”的滿意了。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羊斟起了一個大早,牽著他的“天馬”,和“鸞、翟”一起,來到了“論亭”。
“引天論地”
進入那條蜿蜒有致的小廊橋進入湖中“論亭”之前,入口立有一塊造型雄勁的巨石,光面上,鮮紅的行楷字型,寫著罕虓所命名並書寫的這個“名字”。
羊斟把馬拴到入口不遠處的一棵樹下,自己沿著這道曲廊走了進去。
“看起來,這個‘論亭’,也沒什麼奇特的地方啊?”
羊斟走到八角亭中,不知道是因為他來的太早,還是他們“論辯”是在亭上,還是在船上,這時的亭中間,除了下面有一一圈正常的“美人靠”;上面有一圈吊掛卷筆簾之外,中間就是一張方桌,方桌正中,鋪有一卷竹製墊底,上面是一套“筆、墨、絹、硯”,硯臺壓著那方白色絹布,這匹白絹被竹片繃好,四邊漿住,任憑風怎麼吹,也不會捲起來。這一套東西被擺得端端正正,很有儀式感;桌子四邊立有四個小圓石墩凳子,規規矩矩,看不出他們所說的那麼“重視”。
“我倒要看看,怎麼個‘辯’法。”
羊斟隨便坐在了一個圓凳上,面朝著寬廣的湖面,只見微風吹來,湖水隨著輕泛著點點鱗光,把朝陽的緋紅,鋪蓋了整個湖面,令人心神為之莫名振奮起來。
“咚、咚咚、咚、嗒啦嗒啦、咚!”
突然從岸對面的遠處,傳來一陣陣有節奏的鼓鳴,幾隻懸掛著不同顏色的小舟,從幾個不同的方向一起向這座湖心“論亭”划著,靠近、聚攏了過來。
羊斟站起身來,手搭涼蓬,仔細一圈辨認著這各色船隻竿頭上的旗幟,只見上面分別書寫著“國”、“良”、“駟”、“罕”、“印”、“豐”、“遊”,每家的圖案都不一樣,顏色各異,煞是好看:
別家的他不太熟,可是這駟家的,他可是從小就看起:那是一駕馬車,被四匹並排而立的馬共同拉著的樣子。
“駟!”
最深印刻進心裡的,正是這中間的一個“駟”字,竟然看得羊斟有些熱淚翻湧。
“諗唔到,鄭國七穆子弟,竟然能齊聚於此!”
雖然他只心心念唸的是迴歸駟氏,可是此時其他六家也都有子弟在此就讀,這讓他倒是心生他念:或者,除了駟氏,萬一其它家,將來更好,比如說這個“罕”氏,一定是罕虓這這一支的,他對子產大卿的無條件支援,也讓他“罕”氏一族,飛昇及貴;而良止的“良”氏這一族看起來,財力也不弱,一直都有接濟在庠方,還有其他各家……
這翻心思一動,辛吾只覺得全身發熱,只有遊走起來,才能讓這份胡思亂想打散開一樣。就開始在亭中轉圈式踱步走來走去。
這些船頭一到亭邊露臺之下,鼓聲就都停了下來。
而各個家族的船頭,都站有一位“參辨”選手,那也是衣著精美考究,意氣風發。
“庠長到!”
一聲拖著長腔的唸白,只見祖樂帶著撒哈,身後跟隨著一隊十幾個學生的“一字長蛇”隊伍,從周邊的“引天論地”石起,一路排到了中心“論亭”,直到隊末,亭中只站有三個人:
祖樂、撒哈和羊斟。
“大人早!”
“庠長好、夫人好!”
“今日有幸請到大人觀禮,吾庠上下,倍感榮幸。此七家,均為吾鄭國大族,其子弟在此受教,吾等日日謹慎,恐愧對重信。經三年學習,此批子弟,今日完成‘辯題’,即可擇優完成學業,各返其家。為示公正,但請大人此刻,即興出一辯題,請各族學子開辯。”
祖樂親自上手,從筆架上把筆拿下來,而撒哈則持起墨棒在硯臺上用力地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墨水也已備好,兩人把這“題字”的工作,交給了羊斟。
羊斟沒想到會讓他來出題,一時間也是有些“受寵若驚”,想推,但似乎也來不及了,眾目睦睦之下,他只能硬著頭皮,經過片刻苦思冥想,一個詞冒了出來,於是,他把這支大銀毫毛筆,在硯臺中蘸飽了墨汁,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下了:
“明”
“好題!好題!果然精彩!”
祖樂把這個“明”字,舉起來,走到露臺,衝著這一圈七家應辯學生,展示著今天的“辯題”。
“明?”
“明!簡單!”
“哇!好大話題!”
“唔好講。”
……
各家子弟表情各異,有人自信滿滿,有人大驚失色,有人面無波瀾,對這個看上去無比簡單,卻又無比難解的詞,大家都沒有想到,今年的辯題,出得這麼出人意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