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光測,復空紀,嘯寂,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了,來了!水又來了!真是像是潮水唉!我看看,間隔三十七分鐘。”
木依這次是掐著表,欣賞到了“水漫金山”的二次潮湧之景,還好,最頂部的浪尖也不過剛剛打溼他們的小腿,就迅速退落了下去,也衝———恰好也是繩梯的消失時間———走了一切外來附加物。
“這兩次是這個間隔,起碼得再測兩次,有三組資料的話,咱們就可以判斷怎麼下去,或者要不要往下去了。”
文子給到了新的建議,還是很符合統計學的原則的:最小抽樣量,樣本要足夠量,起碼大於三十個,測出的結果,才能使抽樣誤差最小,置信度高。當然,假設每一次間隔是37分鐘,如果真要完成三十組資料,並且每次間隔都是差不多時長的話,就意味著要在這裡呆過1110分鐘,也就是18個半小時,顯然不現實;所以就簡縮為三次,做一個大致判斷。
“你看,這些鏤空的烏雲穹蓋上,那些空洞的部分,好想拿什麼填進去啊!呵呵,我是不是有強迫症啊?看不得這裡有洞。”
木依聽話,繼續看著表,繼續等第二次的樣本“潮水”上湧,乾等也無聊,就站起來,與文子一起討論起那滿“天”的烏雲朵來了。
“嗯,你有本事,你畫一個啥,射進去,看看能不能正好穿過那些洞。”文子也笑著一起不正經,明知道烏雲是鬆散的氣體,偏攛掇著木依以實入虛。
“那還用說,先整個鐳射筆射進去看看,說不定可以打到雲蓋內部的一顆星星上呢!”
木依說幹就幹,很快,她的神器木簪在空中畫出了一支非常小巧的鐳射筆,然後交到文子手上,笑著說:“你來試射,我還得看著表呢!”
“行啊你!這支筆能射多遠啊?”文子接過鐳射筆,十分欣賞地把弄著。
“別拿筆頭對著人!”木依看他笨手笨腳地,差點把光對著自己的眼睛了,趕緊幫他糾正拿法,“看好了,筆頭衝著雲,按鍵在大拇指位置,對,就按這裡。”
很小的時候,文子在冬天裡最愛乾的事,就是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站在院子裡,拿手中的燈籠舉向天空,那片光,起初的位置還能照見一大片一大片衝著地面飄落飛舞的雪花,可順著這道倒錐型的光柱向上,光柱內的雪花顆粒,越來越小,越來越暗,沒有多遠,就再也照不到了。
他就很好奇,那片光,跑去了哪裡?
為了研究那些光,他還把自己的手掌、手指,全都蓋在開啟了燈光的燈罩口面上,只見紅通通的小手,裡面可以看得到骨骼的大致形狀,顏色紅得發黑,尤其是小指頭,一個尖頭的末端骨頭,是偏圓的結尾,這都很有趣。
而現在,手上這支木依所給的鐳射筆,可要比那燈籠的功率高太多了,射程一定可以打到頭上那片烏雲鏤空蓋的孔洞裡去。
文子一手抓好樹幹,一手把鐳射筆舉向天空,就象童年冬天雪夜裡的那個孩子時的他一樣,射向了未知的方向。
目之所及,一道從文子手中射出的綠色鐳射,準確地掃入了天上離他們最近的一朵烏雲鏤空穹蓋的一個孔洞裡,射入的部分,那道綠光仍然在前進,筆直地射入了雲的內襯裡,又被裡面的雲層同時反射了回來,來回碰撞,這朵烏雲蓋內,頓時出現了一個綠色光束紡織的網路,亮度從射入端漸漸衰減,遞減的光色,讓這些直線綠色光網,呈現了獨特的視覺效果,並且,文子呼吸帶來的輕微顫動,都能讓這張光網大範圍地變幻造型,象是硬筆速寫畫一般,在硬質的筆觸之下,卻呈現出了游龍般的動感。
並且,文子這邊大拇指輕輕一鬆,這片游龍便倏忽不見,似乎是突然匿跡於群星之間,而當他再度按下,青龍便又重現,甚是美妙!
“哇!真是太美啦!”
木依也被這種人工美景給迷住了,她可沒想到,自己做出的這玩意兒,會帶來一場“燈光大秀”———當然,還是文子這“舞龍”的節奏掌握得不錯。
“好看是好看,不過,又上不去,咱們還得從下面想辦法啊!”
文子玩了一會兒,就回到了解決現實問題的正事上來。
兩人蹲在一起,一個看著表,一個試著拿鐳射筆往下照,看看能射多遠。文子看到,自己射經的那些密佈的黑棍葉被鐳射筆灼傷了一些,綠光入底,在黑色的團圈中心,並沒有如想象那樣新增一個小綠點,而是綠色光柱漸減,也漸漸消逝沒入了無底的黑點之中。
“你看,這射下去的部分,也沒個底呢!咱們以為這是一棵樹,看起來,未必啊!更像是一個無底漸縮式黑洞呢!我覺得,咱們往下去的方向,肯定不對。要不,從那些湧過來的水裡想辦法吧!這些水,或者能帶我們走出這片黑棍叢林呢?”
文子分析了一番,這上面的烏雲星空虛松得無著無落,下邊的樹又無根無底,縱向不行,那就換橫向找出路。
“再等一下,還沒搞清楚,這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木依又掃了手表上的指標一眼,繼續往樹下四周環視:這裡幾乎沒有任何動靜,寂靜得嚇人,應該是沒有什麼其他生物可以在此生存的。
“按理說,有叢林,就應該有小動物啊,這些飽含著汁液的樹葉,應該也能提供些營養給什麼生物吃吧!要不然,沒必要表面那麼堅強,裡面卻脆弱的要命啊!”
木依拿著地球理論來套用這裡,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或者,我們所站的這個樹,根本就不是‘叢林’,而是其他什麼呢?所以,就不能套用‘叢林法則’。”
文子提出了新的思路,畢竟,光合作用也是綠葉素的特長,而非黑色橡膠皮的功能。
“不是植物,那會是動物?微生物?海藻咼牛的肚子裡,另有乾坤?”木依開始設想藻類生物的剖面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