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煮烤官父女,復空紀,嘯寂,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書亢還沒有走出“洩洪”期,但還是接受了辛吾的邀請,畢竟,她也想試試,這劑暗自認定的“解痛藥”如果真人面對面了,會不會比“只看微信對話方塊介面”來得“療效”更好一些。
只要能讓她儘快恢復大腦功能正常,轉移對肚痛不止的注意力,她總是願意的。
晚八點,天空還亮堂堂的,剛允許開放的夜市,所有的攤主還沒有全部進場到位,他們正在各種備料:騎著電動車或三輪車,逐步歸位,整體摺疊桌椅、套疊的塑膠圓凳、帶扶手塑膠靠椅也都一個個被擺放到了各自的攤外桌邊,桌上最先被佈置到位的是一包包餐巾抽紙和一次性筷筒,還有牙籤盒。
備好的一車燒烤料被一盒盒的開啟,放進紅火的烤架爐附近的消毒櫃裡,旁邊是一個個洗乾淨的各色塑膠網格漏空食盒,也層層疊放著,等著客人自己拿著去櫃子裡挑選自己喜歡的食材。
無煙煤替代專用燒烤炭燃起來了,長條狀的烤架裡炭火塊兒很旺,煙火集中上升,被頂部的吸排煙收集器全部吸走,攤主在烤架另一邊的頭上圓型框架上坐著一壺水,也算不浪費這段時間的火力,畢竟等到最好的燒烤所需的火候,還沒有到。
直到所有的炭火都燒得失去了原料本身的黑色,通體透紅明亮了,這才是最佳燒烤時機。
51號的“煮烤官”攤主牛大叔,40多歲數,一米六幾的個子,中等身材,胖乎乎的,一身廚師裝,衣服很白,完全不像是天天煙熏火燎的樣子。他看上去很有滄桑感,總是剃著平頭,配一臉的絡腮鬍子,雖然每天都颳得很乾淨,卻無法掩蓋一片發青的胡根地圖,要不是戴著廚師專用透明口罩,一般很難發現,他的嘴唇很厚實,笑起來憨憨的,並不是一個他的胡型所標配的、“凶神惡煞款”青面廚師,並且他話不多,甚至有些口吃,招呼起生意來,總是愛讓學生們自己看選單、自己算賬、自己掃碼付款,他是一副很放心的樣子,似乎只是負責按單製作燒烤,其他事,財務什麼的和他沒有太大關係。就算有些人不用手機支付,需要現金買單的時候,他也只是拉開抽屜,露出一抽屜把紙幣按幣值分成幾格的零錢櫃,讓食客們自己去放和拿找頭,他這個用於做入口食物的手,是輕易不會去碰紙幣現金的,如果一定要碰,那必須是先戴上專用隔菌手套,才去碰觸。
“萬一收少了呢?”有些初來嘗試這種信任度超高的付款方式的食客會問他。
“都是認識的人,沒什麼不相信的。”牛大叔就哈哈一笑,這樣回答。
他對學區片區人們的人品,有著如同對這所全國最好的高校一般,無條件的信任,似乎自己能在這裡做生意,是一件無比幸福和光榮的事。
他最懂得掌控這個燒炭的技術,近年來因為環保的要求,他不得不換成了半成品木炭,並配備了專門的除煙裝置。不是無煙煤原炭,他仍然努力試驗,讓火力不至於弱到影響烤肉的口感。
再加上他守著這群熊孩子一批批地進校園、出校園,十幾年下來,也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攤主:價格最實惠、份量最大,遇到特殊情況,還能賒賬;甚至帶著獎狀證書過來,還能特別免費獎勵加餐,“助學狂人”的稱號,簡直不能再適合他了。他的攤子,和別家只做燒烤不同,還有一部分專門為女性食客準備的蒸煮類的美食,風格也是涵蓋了“湘川雲貴粵”,啥都整得來,特別適合這所院校本來也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黨食客的特點。
除此之外,51號的另一大吸引力在於,40多歲數的牛大叔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兒小妞妞,在每天放學後,都會來這裡幫忙。妞妞小時候鼓著兩個可愛的奶膘,整個臉圓嘟嘟的,這幾年青春期到了,個頭躥起來了,整個人也長開了,變成了一個“美少女”,雖然每次都只是穿著校服的小妞妞,也成功地吸引了這所院校的很多學生吃客的注意力,他們都私下裡笑稱:“媳婦要從娃娃抓起!”特地過來幫襯牛大叔的生意,也順便逗逗可愛的小妞妞。
吃得久了,學生食客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從來沒見過牛大嬸出現,也沒有聽小妞妞提過她的媽媽。更加奇怪的是:妞妞是大眼睛,人又白又清瘦,牛大叔眯縫細長的單眼皮,憨厚敦實,兩人從外貌上看幾乎無任何共同之處。
王裡打聽到,原來牛大叔根本就沒有結過婚,這個小妞妞也只是在她剛出生沒多久,就被不知名的父母狠心拋棄在了街頭,被趕早攤的牛大叔發現並抱養的,就又當爹又當媽地,一直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養大,這一帶就是13年,眼看著這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女倆比親生的還要親,真正是做到了“相依為命”。因為收入不高,生活條件一般,更不想拖累別人,善良的牛大叔也就一直沒再給妞妞找個媽,就這樣把這個孩子帶好養大,供她上學讀書,就覺得很滿足了。
“妞妞,你——你看到這些哥哥姐姐了嗎?將來,你也要像他——他們那樣,考進這所全國最——最好的大學裡去,爸爸會一——一直供你的!”
“嗯,知道了,爸,我會的!”妞妞對爸爸的這種心情,怎麼能不瞭解。要不然,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煮烤官駐紮學院10年老店”,這麼大的城,為什麼牛大叔一定要在這裡拿下攤位來,專門給學生們做燒烤,這簡直就是他心中的“學區攤”:就算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夠買這一片的房,也一定要讓妞妞從小受到這裡的薰陶,將來有更好的前途。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就象“掃地僧”一樣,每天聽著光顧小攤的師生們的聊天內容,牛大叔也多多少少暗記下了不少新知識,而小妞妞聰明靈巧,討人喜愛,更是大膽直接與客人們交談,以小小13歲的年齡,就已經接觸到了不少18歲以上才可能接觸得到的知識。
小丫頭很機靈,“煮烤官”的攤名,也是她想出來的:“爸爸,哥哥姐姐們天天都要去參加考試,他們都這麼厲害,那咱們也‘烤烤他們’,當一次‘主考官’好不好呀?”
這麼別緻的諧音名,當然不錯,牛大叔就在4年前,按妞妞的意見,正式把這個攤位的名字改成了“煮烤官”。
根據各自的能力持點分配工種:牛大叔主“烤”;妞妞主“煮”:父女倆把這“官”當得稱心如意,由於良心定價,又愛公益,最後留下的利潤不多,剛夠支撐,但兩人還是幹得十分愉快,每天按時出攤,風雨無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