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標準
流浪的飛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標準,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流浪的飛船,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剛剛建造完工的一號取電站仍舊具備一定的實驗性質,陳嶽沒敢造的太大。
畢竟這其中涉及到太多以往未曾接觸過的領域,一開始就大幹快上容易出岔子,小步快跑才是王道。
在建造一號取電站的過程之中,陳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了許多改進思路。由此,二號取電站的建造條件便已經成熟。
按發電能力來計算的話,一號取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5萬千瓦時的水平,也即一小時可以發電1.5萬度。
但這是等離子環這裡的水平。運輸到木衛五這裡,還有很大的損耗。
這1.5萬度電,可以電解約3噸水,生成約0.33噸氫氣,以及2.667噸氧氣。
運到木衛五,這些液氫和液氧再次燃燒轉換成電力,還會有所損耗。按照現在的效率,大約可以發出7800度電。
也即,等離子環這裡的1.5萬度電,到了木衛五,應用到陳嶽的工業設施之中,便縮水了約一半。
再除去飛船運輸的損耗,最終僅能留下30%的樣子。
但這沒有辦法。電解水是此刻陳嶽唯一可以使用的儲能方式。其餘的方法都不具備工程可行性。
唯一有希望的,是一種名為“飛輪儲能”的儲能方式。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將電能轉化為動能,透過在真空環境之中,將轉子加速到極高轉速的方式來儲存能量。但這項技術太過高階,此刻陳嶽所製造的儲能飛輪,其效率還比不上氫氧儲能,也只能等以後技術發展了再來應用。
至於蓄電池儲電就更扯淡了。那玩意兒一是容量有限,二是太重,還比不上氫氧儲電。
不過此刻,哪怕僅有30%的最終效率,陳嶽也絲毫沒有感到失望。沒辦法,等離子環那裡,木星的羊毛基本上等於無窮無盡,怎麼薅都薅不完。且,取電站這玩意兒基本上等於一次投資終生受用,效率低怎麼了?多造一些不就完了,陳嶽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工程能力。
於是,總裝機容量高達一號取電站十倍的二號取電站工程立刻上馬。在等離子環那裡,它平均每小時可以發電16萬度,且它的工藝更先進,總損耗比一號取電站更低,運到木衛五這裡,還能留下32%的樣子,便等於木衛五這裡每小時便可以得到約5.12萬度電的供應,一年便是4.5億度電!
不僅如此,二號取電站在實現了裝機容量高達一號取電站十倍的前提下,其體積卻僅僅增加了不到四倍。
此刻,陳嶽名下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兩顆星球,總計年耗電量已經達到了一萬億度的水平,且還在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高速增長。
按這個耗電量計算,陳嶽需要在等離子環那裡,建造等同於二號取電站效率的取電站總計2300座,且還要以每年134座的速度增長。
這個數字對於巔峰時期的人類來說,都是一個恐怖到無法想象的數字。但對於陳嶽來說則完全無所謂。
對於陳嶽來說,在太空之中還是在星球地表建造工廠,其差別不大。還是因為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太小了,發射火箭和飛船太方便。
二號取電站水平的工廠,在星球地表來說只能算是小號的,有的是比它大十倍百倍的工廠。
於是在建造三號取電站之時,基於之前積累的工程經驗,加上對於取電站建造技術的成熟和這段時間的改進,三號取電站直接在二號的水平之上又直接提升了十倍,體積則只增加了三倍不到。
到了三號之後,效率提升的速度開始減慢。四號的效能只達到了三號的1.2倍,體積縮小到了0.8倍。五號又有所提升,只不過提升的更少。
在度過了初期的大步提升之後,陳嶽掌握的取電站技術也進入了緩慢迭代提升的情況。
在建造到6號取電站的時候,取電站技術終於成熟穩定。短時間內很難再有大的提升。於是陳嶽就此定型,開始以6號取電站為模板,流水線大批次生產。
最新定型的標準型取電站,等離子環那裡裝機容量達到了25萬千瓦時,輸送到木衛五或者木衛十四這裡,除去一切損耗,最終有效能量留存達到了36%,也即,一個取電站,一年可以為陳嶽提供約7.89億度電。只需要約1300個,即可覆蓋陳嶽的全部耗電。
在緩慢減少冰託林-氧發電站裝機容量的同時,氫氧發電站的數量開始快速增長。在標準取電站定型之後第十年,便有30%的冰託林-氧發電站被取代。
此刻,平均每天便有高達7萬噸的氫氣,和高達20萬噸的氧氣——缺額的氧氣陳嶽直接從兩顆星球上開採補足——被從等離子環送到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又有高達68萬噸的水被送到等離子環那裡。
負責運送氫氣、氧氣和水的飛船,總計達到了600艘。這600艘重型運輸船終日在等離子環與兩顆星球之間往返不休。兩顆星球的天空之中,運輸船的尾焰如同明亮的星辰,幾乎將整顆星球都照亮了,極為壯觀。
陳嶽的工業設施便在來自於等離子環的能量支撐之下,日夜不停的運轉著。
幸好這600艘飛船技術要求不高,也就是一個發動機帶一個大空殼子就行,否則,連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星際飛船都造不出來的陳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造出這個看似規模龐大的艦隊的。
有時候,陳嶽自己都會為自己的力量所驚歎。
因為這600艘飛船,連帶等離子環那裡的取電站,以及眾多的機器人,還有無數臺機器人,無數座工廠,無數輛列車和機械,全都出自自己之手,全部被自己所掌握。
回想起剛剛降落到木衛五之時,機器人僅有一臺的日子,陳嶽恍如隔世。
“不過現在還不到自滿的時候。”
陳嶽暗暗告誡著自己:“我的科技水平還是太低了。連區區裂變電站都造不出來,更不要說核聚變。否則,我何必如此費力,動用如此巨大的力量從等離子環那裡取電。還是要再加把勁,爭取快一點發展科技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