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產業升級
流浪的飛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產業升級,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流浪的飛船,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發電廠、鋼鐵廠和金屬處理廠,陳嶽距離最終的目標,機器人組裝廠,終於沒有了阻礙。
機器人組裝廠的最主要生產工具其實仍舊是機器人,只不過是定製化的機器人。它們不需要移動,只需要固定的呆在一個地方,執行固定的零件組裝工序即可。
陳嶽原本想著造一條流水線出來,但權衡現實之後,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流水線倒是勉強能造,但……哪兒來那麼多零件啊?
現在所有的零件都得定製化,根本沒有專門的工廠。造流水線根本沒意義。最終還是得將零件一股腦兒的運過來,然後組裝機器人就像做手工活兒的老大娘一般,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去安裝。
這種機器人對於智慧化的要求程度很高。畢竟這些幾人得自己判斷零件的位置,以及此刻的組裝程序,制定幾乎每一臺都無法標準化的組裝流程,等等等等。
這種智慧程度的機器人,陳嶽敢說哪怕最先進的地球組裝廠都造不出來。但在這裡卻絲毫沒有關係。
陳嶽直接操縱組裝機器人去工作就是了。反正他可以一心千萬用,此刻又有太多的算力在空置。
最終,機器人組裝廠耗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
承載了陳嶽厚望的機器人組裝廠同樣沒有廠房,同樣是露天的。
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個大臺子,長和寬分別為十米和八米。這樣一個高達八十平米的大臺子上面,安裝了幾十個固定式多臂機器人。在多臂機器人旁邊,則擺放著一堆一堆的零件。
一臺機器人需要約一萬多個零件,種類總計超過三百種。於是每一種零件便在操作檯上堆了一堆,總計堆了三百多堆。
多臂機器人那長長的手臂便在不同的零件堆上移動著,從這堆裡取一點零件,從另一堆裡取點零件,組合起來,一臺機器人便慢慢的成型了。
機器人組裝廠的產能發揮到極限的話,約莫是平均每天製造十臺機器人。但此刻限於原料供應不足,平均每天只能生產四臺。
現在便是第一臺機器人下線的時刻。
經過諸多機械臂組裝完成之後,內建晶片被順利啟用,下一刻,它便透過無線電與陳嶽取得了聯絡。
來自陳嶽的命令滾滾而入,精確調控著、感知著機器人體內的每一個感測器,每一個控制器。
這臺全新的機器人慢慢直起了身子,緩緩抬起了四條腿之中的一條,從操作檯上走下。之後,面對附近已經被平整了的木衛五地表,那四條腿又蜷縮起來,變成了輪子,歡快的向前方駛去,匯入到了機器人大軍之中。
“這是第一臺透過工廠製造出來,而不是透過我定製化生產出來的機器人。”
陳嶽默默的想著,心中有些感慨。
“機器人的生產效率會越來越快的。總有一天,我手下要有一億臺,十億臺,甚至百億,千億臺機器人。”
這四個工廠終於全部完成,且順利投產。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之中,陳嶽並沒有再做出大的變動,而是一直這樣按部就班的生產著。
一開始時候,因為有四家工廠全力生產,對於能源的需求、對於礦石的需求,都讓陳嶽手忙腳亂,深感人手不足。
但伴隨著新的機器人陸陸續續的生產出來,人手不足的局面很快被打破。僅僅一個月時間而已,機器人便出現了富餘。
但陳嶽並未指揮機器人立刻去建造新的工廠,而是將所有富餘的機器人全都投入到了對於冰託林、固態氧,以及各種礦石的開採之中。
他專門開闢了一個地方作為礦場,將開採過來又暫時用不完的各種礦產全都囤積在了那裡,到了一年之後的今天,已經足足囤積了十幾萬噸。
在這一天,陳嶽麾下機器人的數量,史無前例的第一次突破了一千五百臺這個關卡。
現在,已經有1501臺,不,伴隨著又一臺新機器人下線,已經有1502臺機器人可供陳嶽差遣了。
一千五百多臺機器人,已經足夠去幹一些比較大型的工程了。
手下有了充足的人力,陳嶽雄心勃勃。這一次,他同時上馬了兩個工程。
一臺裝機容量高達1000kw的發電機,以及一臺專門用於超低溫環境下的109型鋼材生產的高爐!
這臺高爐,將是陳嶽手中第一臺專用的裝置。
專用,意味著高效,經濟,品質穩定。當然,應用面就窄。
但此刻手握一千五百機器人,手握四家工廠的陳嶽,感覺自己應該有比以往更高的追求才對。
那臺發電機,陳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的能源消耗量要僅比那臺250kw的發電機高出一倍,功率卻要達到四倍!
這是品質上的巨大突破。
一千五百臺機器人在之前儲備的眾多能源與礦產的支撐之下,紛紛投入到了這一次“產業升級”運動之中。最終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兩項工程紛紛完成,陳嶽的生產力再一次得到飛躍。
再之後,陳嶽立刻又規劃了五項任務。
一臺裝機容量2000kw的發電機,兩座專用高爐,一家專門用於加工支撐柱——這是機器人身上用量最多的零部件——的加工廠,以及,更大型的機器人組裝線!
一年之後,陳嶽的機器人生產力,便提升到了平均每天20臺!
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機器人從生產平臺上下來,又投入到這木衛五上的火熱建造工地之中。
火熱的建造任務帶來了更多的燃料和礦石,又生產出了更多的機器人。如此良性迴圈,此刻,到了陳嶽降落木衛五之後的第十年整,陳嶽手下的機器人數量,已經暴漲到了三萬臺!
這些機器人不僅僅只有數量的提升,伴隨著陳嶽產能的充裕,對於機器人,他也開始追求各種各樣的專用型號,摒棄了以往一機多用的製造理念。
畢竟,眾所周知,多功能便意味著平庸。專精一項功能,多種不同功能機器人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