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五章 率眾西去,長生,風御九秋,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炷香是兩刻鐘,長生提氣發聲旨在提醒城內叛軍自己限定的一炷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由此給他們施加更大的心理壓力。

長生髮聲過後,城內叛軍很快做出回應,只道他們的家眷都在鳳翔和隴右,若是獻城歸順,家眷定會遭到自己的牽連。

叛軍喊罷,巴圖魯急顧左右,眼見眾人都沒有開口的意思,只能親自勸說,“老五,他們說的有道理呀,要是他們投降了,那頭兒肯定不會放過他們的爹媽和老婆孩子。”

見長生不曾接話,巴圖魯又想開口,但不等他說話,一旁的李中庸就擺手制止,“老大,無需多言,王爺自有計較。”

師兄弟幾人一直是以長幼稱呼對方的,眼見李中庸稱長生為王爺,巴圖魯知道自己再說什麼就不合適了,只能無奈閉嘴。

隨後城牆上的叛軍一直在頻繁喊話,先是懇求,敘說自己的難處和後顧之憂,見長生的態度一直不曾鬆動,隨後又改為要挾,只道長生若是逼的太緊,欺人太甚,他們只能固守慶陽,與己方血拼到底,玉石俱焚。

不管叛軍說什麼,長生都不予回應,倒不是胸有成竹,勝券在握,而是他知道人心不足,貪婪無度,此時自己的態度若是出現鬆動,叛軍一方必然會得寸進尺,趁機拖延。

隨著時間的流逝,敵我雙方計程車兵越發緊張,因為己方士兵剛剛趕到,雙方都沒有做好交鋒的準備。

在距最後時限還有半刻鐘時,長生轉頭衝陳立秋說道,“三師兄,大軍前移,準備攻城。”

聽得長生言語,陳立秋立刻振臂下令,命後軍前移,與前鋒會合一處。

見此情形,城內的叛軍越發緊張,隨即自城牆上高聲呼喊,“要我們獻城投降也可以,但我們有個條件,卸甲之後若有士兵想要返鄉,你們要放他們離去。”

此言一出,己方眾人紛紛轉頭看向長生,俗話說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最好的結局,而今叛軍已經有意獻城歸降,最後的這點要求貌似並不過分。

己方眾人看長生的同時,長生也在環顧左右,眾人只當他在徵求自己的意見,與其視線接觸之後紛紛點頭,示意他可以接受叛軍的條件。

長生並未表態,只是將視線重新移回前方城樓,他先前之所以環顧左右也並不是徵求他人的意見,只是為了看看都有誰贊同他接受叛軍的條件,而其環視的結果是隻有陳立秋和楊開沒反應,其他人皆是點頭贊同。

見長生遲遲不做決定,巴圖魯有些急了,但他之前被李中庸批評過,擔心再多嘴又會招致批評,便不停的衝近處的大頭使眼色,想讓他發聲表態。

白姑娘一直在高處盤旋,大頭此時與釋玄明同乘一騎,他自然知道巴圖魯想讓他做什麼,起初只當沒看到,奈何巴圖魯眼見屢使眼色他一直佯裝沒看到,無奈之下便用棍子捅他,大頭沒辦法,只能出言說道,“王爺,若是逼的太緊,他們會不會狗急跳牆?”

“如果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會認為我們沒有必勝的把握。”長生沉聲說道。

“我同意老五說的說法,”陳立秋隨口說道,“他們不會將咱們的鬆動和讓步視為有誠意,只會認為咱們底氣不足,不願跟他們打,一旦咱們鬆口,他們肯定還會提出別的條件。”

聽得長生和陳立秋言語,己方眾人瞬時恍然大悟。

時間緩慢流逝,長生限定的一炷香時間終於結束,長生也不遲疑,隨即提氣發聲,“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到了黃泉路上別怪我沒給你們機會,時辰已到,全軍出擊,強攻破城!”

長生之所以在下令攻城前面加上幾句話,為的就是給叛軍留出做決定的時間,如果直接下令攻城,叛軍驚慌之下就來不及思考權衡,只能被動應戰。

聽得長生下令,己方士兵立刻轟然應是,催軍戰鼓隨即敲響。

眼見長生一方真要強攻,城牆上立刻傳來了叛軍的驚慌高喊,“同為大唐子民,豈能手足相殘,莫擊鼓,我們願降!”

聽得叛軍願降,雙方士兵無不如釋重負,連城中百姓也暗暗鬆了口氣,因為長生先前說的很清楚,若是強攻破城就會血洗屠城,不止當兵的不想死,老百姓也不想死。

唯恐叛軍反悔,長生急忙縱身躍起,朝著城樓飛掠而去,“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所有士兵既往不咎,所有將校官升一級,城中百姓,免賦三年!”

長生掠出之後,大頭等人立刻緊隨其後,與其一同掠向城樓,而巴圖魯三人則留在原地,統領己方兵馬,以防生變。

長生的一番話直接令得城中歡騰一片,士兵活命,將校升官,百姓免賦,皆得其所。

長生等人落於城樓,一眾降將立刻單膝跪拜,“參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免禮。”長生抬了抬手。

眾將忐忑起身,面面相覷,多有愧色。

見此情形,長生正色說道,“本王知道你們心存忠義,本無心謀反,只是妻兒老小被奸人挾持而無奈屈從,諸位放心,本王絕不會讓奸人殘害你們的家人,休整過後,立刻揮兵南下,收復鳳翔。”

聽得長生言語,一眾將校既喜且愧,喜的是長生竟然連他們的家人都考慮到了,愧的是他們之所以反抗朝廷純屬自願,壓根兒就沒有受人脅迫,而他們也知道長生知道這一點,之所以有此一說,只是為了保全他們的顏面。

“開啟城門,接迎友軍。”餘一高聲下令。

不止長生名揚天下,大頭四人此時亦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聽得餘一高喊,把守城門計程車兵立刻合力拉開了厚重的覆銅木門。

此時長生正在與為首的幾名降將說話,楊開心思縝密,代為發令,“王爺有令,為免走漏風聲,禍及將士家人,三日之內嚴禁任何人出城,四門守衛各司其職,暫不換防。”

楊開言罷,一眾將校立刻高聲應是。

對於楊開的做法,長生多有欣慰,雖然楊開發聲之前沒有與他商議,但楊開所說正是他心中所想,甚至比他想的更加縝密,不放人出城是為了封鎖訊息,暫不換防則是為了安降卒的心,說明非常信任他們,並沒有將他們作為降卒對待。

長生急於離去,眼見塵埃落定,立刻召集眾人自府衙議事。

除了長生,己方與會的還有大頭四人,巴圖魯三人以及陳立秋麾下的幾名驍勇尉,不過此時他們幾人早已升為將軍。

而陣前投誠的守軍將校則有十餘人,慶陽乃邊關重鎮,歷來都有重兵把守。

長生自坐主位,一邊詢問慶陽的具體情況,一邊快速書寫奏摺,奏摺的第一條自然是報喜,順利收復慶陽是天大的喜事,理應第一時間讓皇上知道。

奏摺的第二條是請罪,因為他此時沒有任命擢升官員的權力,將投降的將校全部擢升一級屬於擅專越權,而他雖然兼著戶部尚書銜,也沒有免除地方賦稅的權力,故此必須向皇上請罪,當然皇上肯定不會怪罪他,但皇上不怪罪是皇上的氣度,而自己作為下屬先斬後奏,越俎代庖,理應請罪。做人一定要擺的正自己的位置,萬萬不能因為上司對自己恩寵有加,就蹬鼻子上臉。

第三條就是請示可否在整編休養,確定西域糧草能夠順利運抵之後發兵南下,收復鳳翔,此番他自舒州帶來了一萬八千士兵,慶陽自有五萬多人,合兵一處就是七萬,雖然兵力不足李茂貞的一半,卻也有一戰之力。

第四條就是西域籌糧發生了變故,自己要帶走五千騎兵前去處置,舒州只有不足兩千騎兵,但慶陽卻有八千騎兵,自己帶走五千,這可是件大事,要知道西域都是小國,當年霍去病帶了八百騎兵就敢打匈奴,而今自己帶了五千騎兵,去到西域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由於沿途的驛站已經荒廢,長生寫好奏摺之後只能交由余一回去呈送,為了避嫌,長生還特意叮囑餘一不要進宮面聖,而是將奏摺交給戶部的吳雨生代為轉呈。

大頭等人要隨自己趕去西域,自然不能留在慶陽,長生隨即任命陳立秋統領慶陽的所有兵馬,而李中庸則升任慶陽刺史,主政民事。

長生原本還想帶上舒州的一千多名騎兵,再自降卒裡挑選一些湊齊五千,不過在見到降卒騎兵之後他卻改變了主意,李茂貞這傢伙很有錢,騎兵配的都是上好的胡馬,他對這種馬很是瞭解,因為御史臺的捕快配的就是這種馬,不但壯碩高大,奔跑時速度也快,而且耐力極好。

由於在此之前降卒已經做好了出戰的準備,故此馬匹都餵飽了草料,騎兵也都準備了幾日的乾糧,之所以準備乾糧也是他們心裡沒底,先前李茂貞和吉王東進逼宮,被長生殺了個丟盔棄甲,而今得知朝廷前來平叛,他們早就做好了打不過就跑的心理準備。

長生直接命人精中選優,挑出了五千騎兵,自西門出城,整編列隊。

不等騎兵盡數出城,餘一便自長安回返。

陳立秋擅長統兵,有他和巴圖魯李中庸在,長生便能安心離去。

臨近午時,長生下令出發,五千騎兵同時抖韁催馬,剎那之間蹄聲如雷,煙塵滾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骨

壹更大師

一劍斬破九重天

流浪的蛤蟆

周天星主時代

晨滄

橫推異界:開局覺醒武俠降神系統

一個照相師傅

阜生

語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