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松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0章 西夷野心,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引火松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者說,朝廷養士,不正是為了為朝廷分憂,攘除諸多弊病麼?”朱肅笑道。

“倉廩豐足,百姓方能安居。而要使倉廩豐足,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糧食增產。如今正是朝廷大用公等之時。若是諸位大人能在鳳鳴洲發現神種,僅憑其所增產之糧食,就足以抵消天下間所有弊政。更兼鳳鳴洲之地所擁有的資源,又何止於糧食?”

“諸公,建功立業,並非一定要在大明。千萬年以前,你我腳下的這應天府,可能算是華夏之地?再等千萬年以後,你我又安知那兩萬裡之外的鳳鳴洲,會不會又是一片華夏故地?”

“而在場諸公……會不會也如諸華夏先賢一般,在鳳鳴洲中被後人立廟祭祀,尊為共祖?”

文人自古好名,尤其是練子寧這些不慕榮華的御史,對於個人操守以及後世之名更是有著近乎執拗的執著。聽到朱肅對症下藥的安慰之語,不少保守派官員們眼神也開始微露嚮往,先前的悲切情緒已是減輕了許多。

練子寧亦是如此,聽到能留下身後名聲,饒是他也忍不住有些怦然心動。“殿下金玉之言,若是再固執己見,便是臣不識好歹了。”

“臣明白,此次前往鳳鳴洲,絕非發配,也願意為我大明萬世之社稷肝腦塗地。只是……臣忝為御史,卻是實在放心不下朝綱……”他說著,看了一眼那邊正在歡欣鼓舞的商人們一眼。

“如今朝中,並非所有想要開闢海事之臣,都有殿下的這一顆只願為萬世謀福祉之心……若是任這些奸邪繼續僭居高位,縱使臣遠赴鳳鳴,亦是心中難安……”

朱肅順著練子寧的眼神看了一眼,心道這練子寧也不全是個耿直諫臣,還知道臨走之時,拉著那一幫子牆頭草下水。

“練大人放心,父皇慧眼如炬,不會看漏這些人的。”朱肅低聲道。“況且,如今我大明身負萬世發展之重任,正需朝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容不得這些膽大包天之蠹蟲。”

“既如此,臣便放心了。”練子寧拱手道。“這幾日,臣等會上疏自請遷任鳳鳴洲,御史臺事務繁多,還需交接,便不多在殿下眼前叨擾了。失陪。”

“諸位大人請便。”朱肅拱手,目送這些御史大臣們離去。

那邊廂,玉米的採收也已經完畢,所有人都沉浸在玉米產量豐收的喜悅中,並沒有人去在意這些灰溜溜離去的“喪家之犬”。唯有楊士奇見朱肅幾人談完了話,便走了過來,道:“恭喜殿下,練大人等乃忠直可用之高才,他們既願前往鳳鳴洲,鳳鳴洲大事可定矣。”

“嗯。如今天氣漸暖,也是時候第二次出海了。”朱肅道。“士奇,今日玉米豐收,朝中對海事自此再無阻礙。第二批出海移民的人選如何,還需你來廢心。非止農人和匠戶,要想開拓鳳鳴洲,還需倚重商人的力量。”

“除卻已經取得勘合的趙氏、沈氏,伱可再上書與父皇請命,求其再給予十戶商賈出海鳳鳴洲的勘合名額。”

“聽聞如今江南已有商賈準備營建私營之造船廠,想來這一趟我等送這些商賈往返一趟,待到下回,他們就能造出自己的商船,隨著朝廷船隊往來鳳鳴洲了。”

“來往鳳鳴洲的航道越熱鬧越好,這就是你們海事局的職責所在。須知華夏好比一巨人,而道路,便是巨人體內的血管。”

“只有血管不斷往來輸送,鳳鳴洲才能算是我華夏身體之一部分。此事,是重中之重。”

“是,弟子謹記。”楊士奇躬身應是,眼中已有熊熊鬥志。賦閒許久,終到了能一展宏圖之時。

交代完該交代的,朱肅便準備上馬車先行入宮,將今日之事報奏老朱。臨上馬車之時,他無意間瞥見,有幾個身穿奇裝異服之西夷,正不斷向他這裡擠著,嘴裡似乎還嘰裡咕嚕的正在說著什麼。

“殿下,是否要讓那些西夷……”楊士奇問道。此時這些西夷想要靠過來,必是想尋朱肅這個最大的海事派索要出海勘合一事。

“不必,走罷。且晾著他們。”朱肅道。

楊士奇一怔,身為新學一門在海事局中的喉舌,他也已經知道了朱肅和劉伯溫對西夷“堵不如疏”的策略。也正因如此,他才奇怪朱肅為何會選擇晾著這些西夷。照理來說,不是應當順勢召來,准予他們跟隨大明船隻出航嗎?

“得來容易,便不會珍惜。就算已經決定讓這些人占鳳鳴洲的便宜,但在此之前,還需讓他們先放夠血。”朱肅在馬車中道。“士奇,謹記,一切皆以國家利益為要。多敲這些夷人一些,國庫也就多少能豐盈些。”

“……是。”楊士奇恭聲道。他意識到自己確實還是過於仁善了,還覺得大明乃是禮儀之邦,不該苛待這些蠻夷。

大明自然是禮儀之邦,但禮儀之邦,也不可以有德而無威。這些西夷把主意打到了大明的鳳鳴洲頭上,自是該讓他們多吃些苦頭……

……

“那玉米,竟真產了近四百斤?”宮中,正在審閱朝廷報紙的老朱聽到了朱肅的回稟,破天荒的將手上看到一半的報紙給放了下來。“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咱本以為他不是神種,最多也就和稻穀之類的無二。”

“這真是意外之喜!玉米如此,那土豆能產幾何?咱真是越來越期待了。”

“第二次前往鳳鳴洲的船隻已經準備完畢,這幾日,鐵鉉都在龍江船廠之中整備船隻。”朱肅道。“張赫亦已徵兆了不少的閩地子弟。閩地窮山惡水,唯有大海可予取予求,是以自古以來閩地百姓,便有靠海吃海的傳統。”

“這些人多秉性堅韌,不畏艱險,正是出海探險、開拓未知之地的不二人選。張赫足足徵兆了兩千閩地子弟,足夠我大明再在鳳鳴洲開闢幾座城池,並向鳳鳴洲內部展開探險了。這一次將土豆帶回大明的可能性,會更大許多。”

“好!好!”老朱龍顏大悅。“帶回神種,咱這心裡的大石頭就算放下了一半……只要大明百姓們有了糧食,日後就不虞再被那關外蠻夷乘虛而入了。”

“對了,說到蠻夷……這幾日,有許多西夷聲稱是來我大明朝拜的供使,日日在鴻臚寺裡鬧著求咱宣見。”

“這事,你可知曉?”

老朱問朱肅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從金陵保衛戰開始

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