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
引火松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7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引火松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藍玉兩日破三城之時,平安京的南邊,堺港。
“殿下,北朝幕府之中,雖有道衍和尚幫忙斡旋,但我看來,我等還是要做些準備。”已經初具規模的堺港租界衙門中,高啟對朱肅稟道。
“懷良政變、皇居大火之後,南朝勢力極衰,諸多依附於南朝的大名,皆投往北朝幕府。”
“其餘人等,必然也是人心惶惶,幕府若棄藍玉將軍而先攻我等,我等恐難抵當。總不能讓我等這五千餘人,替那些倭人擋在前頭吧?”
“不如先協助藤原,正朔人心,拉攏起一支由倭人組成的可用之軍,也好應急一二。”
“先生忽有此意,莫非是‘認祖歸宗’之舉已經有了成效?”朱肅好奇問道。
高啟是標準的文人,是素來不信任那些粗莽的倭人大名的。他會突然建議拉攏那些倭人組成軍隊,定然是事出有因。
“呵呵,殿下慧眼。”高啟聞言笑道。“確實薄有成效。”
“如今,已有十三家倭國大名,願意尊奉我華夏為先祖,且都已祭告了天地,在臣等的協助下,編制了族譜。”
“他們已經與藤原家一般,主動焚去了倭人服飾,主動束髮右衽,著我天朝衣冠。”
“這些人,臣以為,雖還是有首鼠兩端之輩,但仍是可以略加倚重。”
“居然已經有十三家?”朱肅有些訝異。在他看來,幕府的那些武士大名們,可是比公卿家更加死硬的死硬派。
高啟與藤原赴倭日久,拉攏了不少公卿,卻極少有武家大名願意投奔他們的。一方面是武士與公卿本身的矛盾本就深刻,公卿認為武士粗鄙不名,武士則覺得公卿目中無人。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武士所受到的教育,本就古板守舊,難以說服。也就是在如今自己這些明軍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且又成立了“瀛洲宣慰司”之後,才有倭人武士主動“認祖歸宗”,“投效華夏”。
畢竟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為“後龜山倭王”效力,和為“大明瀛洲宣慰司”效力,哪一個前途更加遠大。
“既然如此,且召集這些大名與武士吧。”朱肅站起身來。“國中允准設立宣慰司的聖旨傳來,已有數日。本王雖暫領瀛洲宣慰司使,但還是個光桿司令,宣慰司也只是空殼。”
“也是時候論功行賞,遴選人才充實宣慰司衙門,做一番大事業了。”
由於權臣藤原家的鼎力支援,朱肅如今,在南朝已經是一言九鼎。有他召集,南朝貴族大名均不敢違背,皆及時來到堺港租界,赴大明之會。
這還是這群倭人第一次進入堺港,看著這本來的荒僻之地,如今竟在這些明軍的手上,變得欣欣向榮:三道水泥高牆拔地而起,城牆上黑黢黢的虎蹲炮,將這個本來無險可守的港口防禦的水洩不通;無數盒子狀的水泥房屋星羅棋佈,看上去便堅固無比;巨大的港口停靠著來自大明的“鉅艦”,超過想象大小的倉庫以及整齊劃一的明軍,給了這群矮小的倭人們從未體驗過的“大明震撼”。
此處已經不是大和國了,已經成為了大明上國!上國神奇若此,怪不得楠木家的那一萬人丟了進去,卻連一抹水花也沒濺起來。
堺港租界衙門的階梯上,分別坐著大明皇帝陛下的第五子、吳王朱肅,以及大明皇帝賜封的倭奴王國新一代倭王,後龜山倭王。後龜山倭王是一個個子矮小的中年男子,早年來就被長慶天皇所壓制,故而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子。
這位倭王神情分外諂媚。再加上平平無奇的面容與矮小的身高,雖然倭人被素來教育“天皇便是當世神明”,但這位新上任的神明與旁邊丰神俊朗的大明五皇子一比,給人的感覺只有“不堪入目”這四字。
倭人對天皇一族的那一層濾鏡,輕而易舉的破碎。
改日這大和國,不會統統變作了大明的屬地吧?
倭人中的一部分智者,頗有些不受控制的這般想到。
“今日召請諸位前來,是想讓諸位見證,我大明‘瀛洲宣慰司’衙門的成立。”朱肅站起身,俯視著底下的諸多倭人貴族,而後展開了來自大明的老朱的聖旨。
這些倭人中的大名和貴族大多都通漢文,倒也不用特意去勞煩翻譯。朱肅宣讀了聖旨之後,對底下的諸多倭人道:“根據我大明皇帝陛下聖命,本王如今,暫領瀛洲宣慰司第一任指揮使之職。”
“之所以成立宣慰司,便是因為我大明天子發現這倭國之地,竟然有許多我天朝先代留下的遺民。”
“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既有遺民流落海外,自沒有不管之理。故而成立宣慰司,設立租界,以我大明之天威,為我大明之遺民做主。”
“汝等之中,若有人先祖乃是我華夏遺民的,儘可上前,由我宣慰司給汝等登記造冊。造冊之後,便是我大明子民。”
“日後你等生命及財產安危,自有我大明護佑。雖在海外之地,亦可承我大明皇帝之澤!”
高啟與藤原當先高呼,帶領一眾倭人朝著大明方向山呼萬歲。而後朱肅出面,對這些願意承認自己是華夏遺民的倭人們授官恩賞,有許多倭人,都領到了百戶,千戶,甚至指揮使的職銜。
至於藤原,則被授予了大明瀛洲宣慰司都指揮使銜,統御諸多化外遺民,並襄助倭王重理朝政一事。
看見這位藤原家的家主穿上大明官服,一臉激動戰慄的模樣,有一位尚未歸化,只是來觀禮的大名忍不住問道:“這都指揮使是什麼官職?藤原大人為何如此激動?”
“他可是連關白都推卻不當的人啊!莫非這個大明的官位,比關白還要難得嗎?”
“關白又能如何?整個我倭國不對,瀛洲,也不過大明的一省之地。”回答的是一位穿著漢人袍服的大名。此人倒像是個“大明通”,一張嘴說的那叫一個頭頭是道。“這樣算來,所謂的關白,也不過是大明的一個州府官員,在大明多如牛毛,不值一提。”
“但都指揮使可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實權武官,數個衛所才有一個都指揮使,算起來,比幕府將軍的管轄兵力還要多些,藤原大人如何不喜?”
“若是做得好了,以後還有可能封伯,封侯呢!那才是真正的成為了大明貴族!”
“天朝的貴族啊.”這話讓不少人都悠然神往。早聽說天朝繁華,天朝的貴族,更是尊貴的讓他們不敢想象。這時有人問道:“按這樣算,我們這些城主大名,在天朝又是什麼官職?”
“能有一個居城,怎麼說,也該是“四品”或者“五品”的官吏了吧?”
“官吏?呵呵,怎麼可能!”那大明通的公卿不屑道。“就我們倭國的那些城,在大明,人口連個村都比不上。”
“你們這些城主,大名,頂天也就是個村長,捕頭罷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