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
引火松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引火松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朱肅沒有抖機靈,也沒有吊兒郎當。他無比嚴肅的和朱元璋對視著,乾清宮中的空氣再次陷入了沉寂。
良久,朱元璋才嘆了一口氣。
“不可思議……天下間,竟然還有這等奇事……”
“咱還想著,是不是你拜了什麼方士為師,或者得了什麼讖緯邪書。”
“不過也是,那些讖緯之言,多是似是而非。那可能如你這般,預料的這麼詳盡的。”
“您這是信了?”朱肅喜道。
“那兩封戰報擺在咱的面前,咱又如何能夠不信?”朱元璋不再正襟危坐,他靠在椅背上,拿起桌上的白玉如意,在手中拍打起來。“這麼說,你真是從六百五十年後的未來,穿回來給咱當兒子的?”
“嘿,倒是有趣!”
“呃……”什麼叫穿回來給你當兒子,說的和我上趕著似的。
朱肅嘿嘿一笑,上前個老朱捶起肩膀來:“您洪武大帝的名頭,在後世,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給您當兒子,那是咱的福分呀。”
大丈夫能屈能伸,為了當逍遙王爺,當然要上趕著了。
“真的?”老朱眼睛一亮。“那你說說,後世人都是怎麼評價咱的?”
“那自然是極盡讚美!”朱肅狗腿的拍著馬屁。“您的功業,那是妥妥的彪炳史冊!”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光是這一條,便是秦皇漢武所不及之偉業!”
“更別提您本淮右布衣,卻能崛起於亂世,便是開大漢四百年基業的漢高祖也不能及。他好歹還是個亭長呢!”
“後世有誰人不知,我大明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根繩,錚錚鐵骨,光耀千秋……”
朱元璋本來正拍著白玉如意,臉上浮現出一抹自得。朱肅所說的,都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兒,聽到這些果然為後世所傳頌,他大有不虛此生之感。哪有不得意的?
但聽到“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根繩”那兒,卻總覺得有些不大對勁。
開局一隻碗他猜得到。畢竟自己化過緣,那也不是什麼隱秘。但結局一根繩……
細細一想,頓時臉上一黑。
“老五。”老朱也當了幾年皇帝了,早已練到了七情不上臉的境界。
但他單是收起面上得色,室內溫度就陡然降了七八度。
“細說‘結局一根繩’的事兒。”
“啊?”朱肅一呆。臉上不自禁的滑過一滴冷汗。
完了,說順嘴了。本來還想著,先只說好話,把老朱哄高興了,答應了自己從大本堂退學的事兒再說呢……
把一根繩的事兒告訴老朱,老朱還不得暴跳如雷?自己還怎麼開口退學的事兒?
見朱肅囁喏著嘴就是不說,朱元璋眼神微微一凝。
“老五啊。那你給咱說說。”
“六百五十年後,那時的我大明朝,是一副怎樣的盛況啊?”
……哎喲我的好父皇,還盛況呢。
那時候,伱的大明都涼了快四百年了!
見朱肅依然面有難色,朱元璋的心開始往下沉。他一拍桌案:
“說!給咱說!”
“是哪個不肖子孫,當了這亡國之君!”
“我大明,究竟是怎麼亡的!”
“父皇息怒!”朱肅被唬了一跳,條件反射的就跪了下來。
“您……您先別生氣。大明亡國,距如今還有二百七十餘年呢。”
“盛唐享國不過二百八十九年,兩宋加起來才三百一十九年。強盛無比的大漢前漢才二百一十年、後漢也才一百九十五年。”
“算起來,我大明享國,其實還算長的了!”
他還是第一次見老朱對自己動真怒,那股鋪天蓋地而來的皇者龍威,是真真切切嚇到他了。
心裡不禁也有些慶幸。幸好老朱虎毒不食子。
要是換了其他穿越者,敢在老朱面前說大明亡了這種話。只怕現場就要被暴怒的老朱拔劍斬了!
“二百……二百七十餘年……”
朱元璋目光怔怔。他彷彿被抽空了力氣,頹然靠在了那張黃花梨太師椅的椅背上。
他向來自視甚高,又以布衣之身平了天下,自覺遠勝歷朝皇帝。至少,在知曉民間疾苦這一方面,他是有絕對自信的。
朝堂上任何的蠅營狗苟,都瞞不過他洞悉一切的眼光!
出身的不同,以及這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比其他皇帝更多了一份明悟: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天下長治久安,就必須要懲治貪官汙吏。只要手握民心,天下就能萬世不易!
他甚至已經開始實行一個計劃:制定一個萬世不易的法則,讓這個天下的萬事萬物,都依照這個法則去運轉。
如戶籍、如路引、如海禁……
只要按照這一框架,江山,將萬古不變的,永遠掌握在朱姓皇帝的手中!
但是,現在朱肅告訴他,大明朝只存在了二百七十餘年。
他滿懷信心的認為,自己打下的基業,即使不能萬世長存,也該能能存續個千年、萬年。
結果,卻只僅僅區區數百年!
那麼,咱的大明,和那些漢唐兩宋,又有何區別?
“大明……大明是怎麼亡的。”
見朱肅一臉猶豫,朱元璋一拍桌案。
“說!全都說!”
“徹徹底底的說!我大明!究竟是怎麼亡的!!”
“大明之亡,後世有很多說法。”
朱肅慫拉著腦袋,開始娓娓道來。
“從明面上看,大明亡於內外交困。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舉旗作亂,外有……”
“哼!果然是亂民作亂嗎。”還沒等朱肅說完,老朱就冷哼一聲。這一套劇情,老朱可太熟悉了。
“李自成,張獻忠……咱記住了!你繼續說。”
“百姓作亂,必是由於朝政荒廢。這是國家出了昏君!是哪個不孝的龜孫,不學他勤政的祖宗,偏偏學那元順帝荒廢朝政,最後弄爛了我大明的大好江山?”
老朱氣場全開,咬牙切齒。
“……倒也不能全怪崇禎。”朱肅張口,忍不住給大明最後一任皇帝說了句好話。“崇禎”二字一出,朱元璋就猜到了這是一個年號。所謂“崇尚禎祥”,這個年號,必定就是大明亡國之前最後的一個年號了。
他的心裡又是一緊。
“崇禎帝雖然能力不濟,但也有重振大明之心。只是大明那時已經病入膏肓。”
“先是天災不斷,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崇禎五年,糧食顆粒無收;崇禎六年,大水漫地,飄沒廬舍;崇禎七年,秋蝗漫天,百姓易子而食;崇禎八年……”
朱肅如數家珍,細數崇禎年間的各種災害,竟是年年都有大災,聽得朱元璋面泛鐵青。
“……那時正值小冰河時期,八月都能飄雪,百姓光凍死餓死就有無數。又有疫病氾濫,一場鼠疫,甚至導致京營將士還未等敵軍來襲,便已死的十不存一。”
“如此亂局,崇禎空有重整河山之心,但手中無錢無糧無兵,又如何擋得住明末的這份敗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