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松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章 科考改革,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引火松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棣明白朱肅的意思,這就好比於自家旁邊的山上藏著一夥山匪,還明目張膽的朝老朱家下了戰書告訴山下的地主老朱家:我在這山上正秣馬厲兵,等我把手下人都練好了,第一個就把你老朱家給搶了。

他朱棣的想法是:咱先把家裡的存銀掏出來,召集青壯,冶劍鍛刀,帶著人馬攻上山去,就算其他從犯溜了也不打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那山匪頭子給滅了。

漢武帝也是這個想法。他不止滅了匪頭子,還順帶著成功將山寨給夷平了。雖然耗盡了家財,可自此老劉家成了村裡最豪橫的人家,此後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這一片再沒人敢質疑老劉家的威風。

可朱肅的想法不是這樣,朱肅的想法是:咱們不止要滅了山匪,還得把山上的寨子佔了,把山頭變成咱老朱家的山頭,想法子在山上安置人手,種糧懇荒……

為此,咱們要步步為營,把匪人滅乾淨才行。咱老朱家不止是要威風個十年百年,只有把匪寨佔了,把山頭也變成老朱家的產業,這座山才不會再有其他匪人來佔。

“莫非現在就能用步步為營的法子?”朱棣疑惑道。

“能用,如何不能用?”朱肅微微一笑。“時代不同了,漢唐之時,漢帝唐皇靠的是恩威並施,來控制草原。他們並非不想佔據,可因為草原並無什麼產出,對居住在中原富饒之地的華夏人來說,只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可如今已然不同,得益於毛紡技術的進步,草原之地,可以為我們華夏產出源源不斷的羊毛利益。這樣一來牛羊就非只可以畜牧、產奶,甚至可稱得上草原上的黃金。再加上水泥的出現,使得我們可以在草原之上大修商道,促進貿易……草原之地,亦是有利可圖。”

“只要獲利大於靡費,我們華夏,就可以用那對付流寇的‘步步為營’之策,靠著羊毛貿易與修路一步一步在草原上推進、蠶食。魏公也是要用此法以和林為中心,收攏因元庭敗亡而失去從屬的草原東部。既然東部能用,西部自然也能,也速迭兒的威望暫時還沒辦法遍及草原各處。”

“還有一策,也是對付流寇時常用的法子……”

“五弟是說,招安?”一直默默旁聽的朱樉突然開口。朱肅愣了一愣,而後笑道:“二哥很懂招安?”

“那是自然。”朱樉笑道。“哥哥昔日初建秦幫的時候,也遇見過不少來挑事的遊俠兒。後來將他們一個個拉攏招安,秦幫才有現在的勢頭。納入秦幫之後,他們之中也多有好漢子。”

“所以咱們在草原上一邊往草原修路圈羊築城,一邊,也可以招安草原上的小部落……我大明承元庭道統,統治草原,本就是天經地義。跟著也速迭兒,不如跟著我大明……是這意思吧?”朱棣也笑道。

“沒錯。論家底,我們大明比也速迭兒可厚多了。是跟著大明吃香喝辣,還是跟著那所謂的大汗朝不保夕?那些草原上的頭人們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何抉擇。”朱肅道。

兄弟三人大笑。

“看來,我還是不能呆呆坐在順天,時不時,還要去尋那些瓦剌人們聯絡聯絡感情才是。”朱棣道。

“自然應該,雖然大明如今的重點是幫助魏公,發展東部草原勢力……但西部草原那邊,也不能讓也速迭兒太過清閒嘛……時不時往西邊徵一徵,拉攏幾個瓦剌部族過來……他也速迭兒現在比我們更需要時間,還敢召集大兵,前來進犯我大明不成?”

“只是太慢了些。這般做,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吞完草原。”朱棣遺憾道。

“不慢不慢,當草原上的牧人們跟著也速迭兒搶無可搶,知道唯有投靠大明才是唯一能過好日子的途徑時,自然會對我大明王師山呼響應。”

“雪崩之勢,往往起於一些幾不可聞的震動。只要有了些許的勢,就會推動整座山的積雪如山崩海嘯一般以飛速洶湧而下。拉攏部族、使牧人安居,就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勢。累積起來,遲早化作雪崩,讓草原上千年的搶掠習俗徹底崩塌。”

朱肅說的篤定,朱棣將這話咀嚼許久,也點點頭表示認同。

次日他與朱樉便離開了應天,朱肅、朱標、朱棡三個留京的兄弟,代老朱和馬皇后出城十餘里相送。等到回程時朱棡自折道去了龍江船廠,朱標也是急急返回內閣,忙著去做一件大事。

“科考改革”,這項朱標謀劃了數年的國政,即將全面落實了!

這算是太子朱標第一項親手擬定的國政,此前朱標雖也參政,還透過內閣把持了朝中超過八成的勢力,可那歸根結底還是在對老朱的政策“蕭規曹隨”而已,所有有關大明的改革,全都出自老朱的親自推動。“科考改革”,則是由朱標自己提出、親自與內閣諸官完善的第一項、連老朱都沒有太過插手的大政。

站在朱標的立場,他其實他並無必要做這件事。改革科考勢必會得罪一大部分的舊文人。莫看這些人如今在老朱和朱肅新學的打壓下日漸勢微,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潛藏在水面之下的勢力,依然十分龐大。

改革科考,難不難尚且另說,還定然會損傷士林之望。

不過朱標已然無所謂了。放在幾年之前,他或許還會在意在文人之中的名聲,一心想著要做一個聖賢書中的“仁君孝子”“古之聖君”,使大明能夠“眾正盈朝”,實現“三代之治”。但現在,他已然沒有那麼天真了。

國家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而在國家的利益與文人的利益中間,他身為太子,屁股必須穩穩的坐在國家的利益這邊。

舊式科考已經成為了謀取更大國家利益的絆腳石,那麼他朱標身為大明未來的國君,理當試著用這些天子的手段,將之根除。

這是朱標自己領悟出來的“為君之道”。為帝王者,承一國之望,手握無上權柄。不是為了享樂,也不是為了史書上寫的、文人嘴裡的仁君名聲。

而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候,能夠使用手中的權柄,操弄、引導國中各派,使他們的作為傾向符合國家利益的方向。而對於對國家利益有害之因素,也只有帝王才能摒除一切派系利益的迷惑,下手剜去弊病。

只有高高在上的帝王才能有這樣的權柄,那麼帝王,也就應該有這樣的決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從金陵保衛戰開始

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