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戰時的老百姓更難
曾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戰時的老百姓更難,寒門求生路:我用模擬器種田,曾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話,皇帝便突然冷著一張臉說道:“諸位愛卿,難道你們從這封密信裡,就只看到這個嗎?”
他的幾個心腹大臣其實早就知道了,眼前的這封密信,包括前段時間他們傳閱過的那封密信,都是皇帝派出去的那個李公公和彭公公發過來的。
他們這幾個京滬大臣跟朝中那些大臣們一樣,都厭惡西廠東廠那些太監。
在他們看來,宮裡的那些太監幾乎無惡不作。
有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別人幹什麼事情,他們都想插一手。
有的還在暗地地貪贓枉法、賣官鬻爵,隨意給別人牽橋搭線。
有些太監的親戚,仗著自己宮裡有人,行事霸道,囂張跋扈,隨意侵佔別人的良田。
有的還故意結交親王,想學當年的呂不韋。企圖把那些親王郡王扶上皇位。
自立朝以來,宮裡的太監整出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朝廷裡的大臣們,尤其是那一些有勢力、根基還很雄厚的門閥世家,他們天然的就對宮裡的太監們不喜。
城府深的,不會把那種不喜,直接表露在臉上。
所以,皇帝眼前的這幾位心腹大臣哪怕把李太監和彭太監瞧扁了,他們這會兒都不會故意說他們一個不是。
有人選擇了旁敲側擊,拐著彎兒給姓彭的太監上眼藥。
“萬歲爺~,其實微臣想著,這彭公公和李公公常年生活在深宮中。他們又不像萬歲爺您這般,經常性的彎弓射箭,騎馬打獵。估計王將軍見到他們,感覺他們的身體嬌嬌弱弱,跟鄉下的那些農戶都比不得,他擔心他們耽誤了軍情,就沒帶他們去……”
“是啊,萬歲爺!這行軍打仗的,得經受多少辛苦。一般的漢子都熬不住,更何況是那些婦人和公公了。微臣也覺得,王將軍不帶他們北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變化,要是因為他們耽擱了軍情,那我們還怎麼打仗?怎麼打勝仗?”
“萬歲爺~,微臣認為,元大人說的有理……
這些個心腹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出這番話之後,皇帝突然就沒話說了。
因為他自己都被他們說服了。
他覺得他們說的都挺對的。
這深宮裡長期待著的人,這體力和精力跟那些常年在軍營裡混著的,還是沒法比的。
再說了,王將軍帶領的那一支精銳部隊是急行軍。一天就得跑三五百里。
行軍打仗是這樣的辛苦,李公公和彭公公那樣的身板怎麼熬得住?
皇帝信任他們倆,不想就這麼失去他們,於是,他輕輕點了點頭之後就突然說起了表彰獎賞一事了。
底下的那幾個心腹大臣見他自己把事情翻篇了,他們飛快的對視幾眼之後,就順著皇帝的意思,說起了朝廷獎勵三軍的事。
……
如今戶部的銀錢還算是充足,皇帝又是個大方的。
很快,朝廷的嘉獎就迅速的派發到下頭。
……陳毅軒受王將軍的照顧和提攜,得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兒。擔任百夫長一職,賞銀十兩。
而他哥哥陳毅行也跟他一樣,也擔任的百夫長一職,同樣賞銀十兩。
然而,北地因為打仗,糧食急缺。
哪怕朝廷想了辦法,把江南一帶的糧食都調過來,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一代地方的物價都開始飛速上漲。
以前不打仗的時候,這裡尤其是風調雨順時期,這裡的糧食也就五文錢到十文錢一斤。
最貴的粳米,一斤也最多四十文。
然而,此時的粳米已經漲到了兩百文一斤了。也就那樣極其有錢的大戶人家才吃得起。
哪怕家裡有幾百畝田的地主們,他們這會兒頓頓也只能吃高粱飯。
這會兒,流民們變得太多了。
陳毅軒陳毅行弟兄兩個掙來的二十兩銀子,很快就被用盡。
知道這戰爭不停,老百姓們就沒有什麼好日子過。王將軍只能繼續應朝廷的要求,到處打仗。
這一仗又打了一個多月。
直到四月底,五月初了,北方絕大部分的匈奴人忽然北遷,他們這才被放歸家鄉。
……
此時的陳飛燕,一直都在為自己前方作戰的丈夫,還有兒子們,還有大伯哥、侄兒,擔憂又著急。
這些人已經成了她的親人了,她可不想他們有任何閃失。
時隔半年,再一次見到自己丈夫時,陳飛燕心情非常的激動。
她看著眼前這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男人,忍不住的哭了出來。
“嗚嗚嗚,孩兒爹,我總算是見到你了!”
“你還好嗎?孩子們還好嗎?”
陳毅軒一把將她摟在懷裡,心情也特別的高興,又激動。
“好好好,我們都好!”
“我託人給你帶的那五兩銀子,你收到了沒有?最近有沒有按時吃飯?你看你,怎麼又瘦了?”
因為在軍營裡當了一個低階武官,陳毅軒陳毅行弟兄兩個每一年都能拿到軍餉了。
不管打不打仗,他們每個月都要到軍營裡待半個月。受上面人的調遣。
雖說他們一年只能拿到朝廷派發下來的一兩銀錢。可是,這點錢有總比沒有的好。
他們獲得朝廷的嘉獎後,能一口氣給陳飛燕五兩銀子,也是他們自己盡心盡力了。
在外面打仗是有風險的。
絕大多數的時候,士兵們上戰場的武器裝備,全部都得自己帶。
朝廷裡有很多官員沆瀣一氣。他們不光是貪汙軍餉,他們還喜歡在軍營武器裝備上,大做文章。
尤其是搞採購的,一個個跟碩鼠一樣,肚皮肥得流油。
然而,他們吃的太飽,底下的人就得遭罪。
將士們在戰場上跟敵軍打仗時,要想中途不掉鏈子,手上的兵器最好是自己精心準備的好東西。要不然,他們一不小心就丟掉自己的性命。
就因為陳毅軒陳毅行弟兄兩個都知道裝備的重要性,他們一得到朝廷裡發下的那賞銀後,就趕緊找了靠得住的鐵匠,花了十四兩銀子,打了兩把鋒利的長刀,還要兩套弓箭。
剩餘的六兩銀子,其中的一兩用於他們弟兄還有另外幾個孩子一起的嚼用,其餘的五兩銀子,就寄給家裡的女眷和幾個沒長成的孩兒。
陳毅行對於自己弟弟的安排,他是完全沒有意見的。
在軍中,弟弟的威望漸大。
自己能當上百夫長,也是託了他的福。
再一個,自己兒子和弟弟幾個兒子全在弟弟領導的隊伍裡。
自己聽他的安排,準沒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